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6篇

时间:2022-10-29 15: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6篇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大决战》聚焦三大战役,并试图全景而立体地再现革命历史,展现出影视创作者的使命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精选2021《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塔山阻击战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6篇

篇一: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决战》聚焦三大战役,并试图全景而立体地再现革命历史,展现出影视创作者的使命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精选 2021《大决战》观后感通用 5 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

 2021 《大决战》观后感通用

 5 篇【一】

 《平津战役》影片深入刻画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政治大智慧,也把傅作义既深明大义, 却又不甘心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心理。

 同时, 电影也表现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 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历史地再现了解放天津的部分史实,让人们了解到了真实的战 争场面。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 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 意义!

 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共进行 了 142 天,歼灭敌人 173 个师,共计 154 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 共计歼敌 182 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 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影片《大决战》真实地再现了三大战役最先打响的三大战役的全过程。大地震撼,江河 奔腾,英雄人物风起云涌, 豪情奔放。节度千军万马,驰骋辽沈大地,猛挥百万雄师,横扫 山海关外。

 运筹帷幄,如流云泼墨,气势磅礴;行军布阵,如黑白对峙,决胜千里。一时之 间,豪杰并起,长纵声笑傲天下;中华大地,雄才纵横,持利斧开天辟地!历史上蒙古大帝 国、罗马帝国何阿拉伯帝国,他们鼎盛时期,席卷天下, 宰割山河,大军兵锋所指,谁敢昂 头?但民心相背,帝国的强盛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之后迅速四分五裂,隐形潜踪,成为历史 的匆匆过客。

 去北京,过八达岭,一睹长城雄姿,青山飞苍龙,绵延数万里。关外烈风到此 尚且停步,更何况血肉之躯?然而只要翻开历史粗略一览,就不难发现。自秦始皇修长城, 边关并没有多少太平日子,仍然征尘滚滚、战火纷纷,万马齐嘶,刀枪并举。白天刀光足以 蔽日,夜晚冷血足以盖寒。多少次,长城顶峰,异国的旗帜猎猎飞扬,又有多少次,长城脚 下,外族的铁马兵戈飞逝往来。历史告诉我们,纵然有铜墙铁壁,但如果民心相背,总是无 法阻挡侵略的

 铁蹄。把思绪再次拉回影片,大地仍在震撼,江河仍在奔腾。国民党的事战略体系正在崩溃。共产党野战军百万雄兵正挥师入关,炮口所向,威慑淮海平 津,中国人民解 放军兵锋所指,已指向长江,逐鹿中原,战鼓已响,帏幕已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万岁!

 精选

 2021 《大决战》观后感通用

 5 篇【二】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 役》,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击战还有那些反映我党精神的种.种细节。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这场战役打了 52 天,用三个半小时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我党与国民党的种.种不同,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还记得有这么一些场景,都反映出我军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我军战士为打仗而挖土豪时,老百姓挑来了自家的木箱当挡板,一位大婶还将自己的头巾围在了一名小战士颈上;毛主席和战友们调侃,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是与同学谈天时,为人谦虚;在战斗中,战士们奋勇搏击,哪怕年龄小,也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坦克驶过战友的尸首时,他毅然决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他热爱的土地上,而在远处炊事员手中的猪肉炖粉条,他却连一口都来得及尝。相对于我军,国民党则显得失去了民心,将自己摆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民达成一致呢;上下层之间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团结勾心斗角只能让让内部变得混乱,对于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主帅降为将军,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焉能不败?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因为毛泽东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待捷报即可。相比之下,毛泽东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势的程度上,加以引导来达到战略统一。可见,在上下层关系中,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是多么的重要。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场战役我军歼敌 47.2 万人,也有无数革命先烈埋骨东北。虽然是一场胜战,但却十分不易。我们要始终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学习他们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精选

 2021 《大决战》观后感通用

 5 篇【三】

 “大决战”三部曲是难能可贵的中国战争电影经典巨片,前主席江泽民同志题词的“大决战”气势恢弘.那雄伟的音乐,那壮阔的场面,使我仿佛回到了战争的时代,与革命领袖们同呼吸,共命运。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陈 毅……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那一张张熟悉的脸.这次我们观看的事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

 影片的战斗场面也是比较真实的,画面有大场面,也有局部描写的小场 面。诸多领导人的描写也很细腻,连粟裕都有方言,显得影片更加的真实可 信,好感度立刻提升了好多。人物塑造丰满,这是影片成功与好看的关键。看过是影片后,我们能记住一大批人物。比如,谈笑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喜欢干预军队指挥的蒋介石,谦虚内敛的杜聿明、顾虑多多的林彪,性格直来直去的邱清泉、用兵大气的粟裕,等等等。看着这些人物,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记得的不只是这些人没有生命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般的鲜活人物。这一方面,就使得电影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 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 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我方兵力 60 万,敌方兵力 80 万,看似敌强我弱,但是我方由 543 万支前民工,担负了各种战争物资的运输和伤员救助转运工作,为我方连续作战提供了保障,是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反观敌方,虽有 80 万兵力,其中后勤保障部队都计算在内,没有其他的支援力量,其实际作战力量也就在 50%以内,而我方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援,作战能力成倍提高,这敌消我长的结果,就成了 120 万对 40 万,战役结果也就成了必然。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但这在智慧与勇气面前却算不了什么。这不和我们的人生经历是一样的吗?面对那些“不可战胜”的困难,有些人唯唯诺诺, 心甘情愿,奴颜婢膝地跪倒在困难下。可真正的勇者却先冷静地想出办法,再勇敢地去征服它。更要抓住困难的弱点,就像共产党抓住国民党的弱点一样, 用聪明的大脑去战胜它。

 当然,本片描述的是一场战役,不能完全摆脱看待战争的态度。《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决定性一战。

 淮海战役作为第二部,也是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战役, 精彩程度那是不用多说的。大决战系列中最大的几个长镜头基本上都是本片 的,一个是黄维的 18 军行军,一个是双堆集围歼 18 兵团,两个长镜头都气势十足,波澜壮阔。从细节上说,国公双方的将领都描写的非常出色。粟裕那种大将风范,黄百韬那种忠诚,杜聿明那种无奈,邱清泉那种跋扈,都非常出 色。对于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支前民工的描写也淋漓尽致,表达出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土地对党的忠诚。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有几个镜头令我难忘,其中的一个是:老百姓推着独轮车,运着衣物和粮食,送往前线,可是这些老百姓在晚上的荒郊野地里休息的时候,不巧, 敌军来了空袭,好多老百姓的家人都被炸死了,有老人、有丈夫、有妻子……

 他们分外悲伤,可是,在第二天,他们早早的起身上路,戴寿帽,穿寿 衣,眼含泪珠,可是,脸上却有着一种坚定不移的表情,我想,他们此时此刻一定都想着这样一件事:不论多苦难也要走下去,赶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送衣 送粮,也为死去的家人报仇!

 缺点也有,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表现总攻双堆集伤亡过大,陈毅视察丧葬点一场,煽情有些用力过度,现在看起来有些矫揉造作之感。毕竟双方都是中国人,普通士兵的死其实都是挺无奈的。另一个就是在道具使用单个,不知为什么,这一集中数次出现了 56 冲锋枪的镜头,特别是 王学圻扮演的三营长还有个手持 56 冲锋枪射击的特写镜头。

 电影音乐完美贴合剧情,适时渲染出影片的情绪。影片音乐在风格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表现伟人气质与胸怀的,舒缓而悠扬的音乐;一种是表现国民党军队惨败时的,灰色阴沉的音乐;一种是表现解放军战场胜利的,激昂振奋的音乐。电影通过这三种主旋律,完美的衬托着剧情,使得影片锦上添花。这也是中国电影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将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的电影。随着剧情的发展和音乐的渗入,我的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不断的波折,紧张的跟随影片中的人物一起似乎身临其境在那弹片纷飞,斗智斗勇的时代。

 我们的胜利,是靠多次出生入死的士兵们赢来的。而士兵们之所以会为我们如此拼搏,与我们的得民心,爱民,正确的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有优秀的人才,有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有着勇敢,积极,刚强,一切人类的优秀品质。胜利得来不易,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坚守革命先烈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学习,开拓进取,以坚定的信心守护我们的新中国。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一切胜利都来自人民。淮海战役再次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中国古语说的好,得人心者的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没有人民的支持,任何事情都不会办好。

 结合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的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主线,也将人民的需要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既是对人民做出贡献的回报, 也是换取人民对改革开放事业支持的内在要求,是伟大明智之举。淮海战役能有 543 万民工,得益于人民对我党我军的认同和支持,是因为我党我军的政策对人民有利,并得到了认真的贯彻执行。很难想象,没有了人民的支持,将会走向何处?前苏联的解体,就是警钟。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不要忘了人民的贡献,不要忽视人民的力量。要时时刻刻想到人民,时时处处为了人民,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我党的最大利益,人民的需要作为我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认真贯彻之。

 不由感慨,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而我们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们来说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一棵棵参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辈的铮铮铁 骨,用一直向上生长的斗志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用不屈不挠的斗志不断地开创进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导我们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们要为国效力,如今的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国兴为荣努力地扶助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赶上发达国家的行列,为先辈的努力画上完美的句号。

 精选

 2021 《大决战》观后感通用

 5 篇【四】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六十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 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 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

 4、第 11 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 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 1948 年 10 月 10 日开始,至 10 月 15 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 100 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 6549 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历时 52 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 6.9 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 47.2 万余人。这一战 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 290 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 300 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主席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精选

 2021 《大决战》观后感通用

 5 篇【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 70 周 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 1991 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 万对 80 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主观上...

篇二: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阻击战(解放战争战役)

 塔山战役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的辽沈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与东北人民解放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意指一座有塔有山的士兵堡垒,然而塔山并没有塔也没有山。塔山只是一个在锦西以东大约有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距离锦州 15 公里,距锦西 4 公里,唯一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去往锦州的道路直接从塔山穿过。塔山的东边濒海是打渔山岛,西面的白台山是塔山地区的制高点。为保障夺取锦州之役,东北野战军在此地仓促建立防御阵地,并以此来迎击援救锦州的国军东进兵团。最后东北野战军阻挡住国军东进援锦而取得胜利。塔山战役直接决定了锦州战役甚至于影响了辽沈战役的结局。

 解放军方面,更多的会被称作为“塔山阻击战”。有人将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

 历史背景 人民军队经典战役-- 陆战经典之辽沈战役---- 塔山阻击战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 1948 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东北 97%的土地面积和 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 100 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 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蒋介石很焦虑。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在蒋介石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并号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将其就地歼灭。

 战役回顾 1948 年 10 月 10 日至 15 日,东北野战军一部在塔山地区浴血奋战 6 昼夜,成功地阻击住从葫芦岛援锦的敌军“东进兵团”。14 日至 15 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经过 31 个小时的激战攻克锦州,把蒋介石在东北的反动统治的“生命线”(沟通华北的咽喉)一举切断。17 日,被长久围困的长春守敌一个军宣告起义;19 日,包括一个兵团部又一个军的守敌余部全体投降。

 曾经是伪满洲国首都的长春当即解放。 1948 年 9 月 12 日,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攻击,连克辽宁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地区。

 蒋介石急调北宁县华北“剿总”的 5 个师和山东的 2 个师,连同原在锦西 4 个师,共 11个师,于 10 月 10 日至 15 日猛攻塔山。

 10 月 10 日,东北野战军为全歼锦州守敌,在锦西蒋军援军北进的唯一通道塔山展开了阻击战。10 日拂晓,解放军一部扼守塔山阵地。蒋军飞机在几十分钟内低空投弹 5000 余枚,平地炸松几尺土。蒋军 3 个师以密集的冲锋队形,由连、营、团长带头,督战队压后,叫着往上冲,解放军前沿掩体、碉堡、交通壕、堑壕,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呈拉锯状态。蒋军轮番攻击5昼夜未能攻下。蒋军最后把号称“没有拿不下的阵地”的赵子龙师拿出来冲锋,并以 50 万金圆券抽骨干分子组成“敢死队”,冲锋还是被打退。解放军阻击蒋军的阵地已用尸体堆成。15 日凌晨,蒋军又以 5 个师偷袭阵地,见到用尸体堆积起来的工事望而生畏。到中午 12 时,蒋军全线溃退,战役结束。

 塔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第 4、第 11 纵队等部在辽沈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于辽宁省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的一次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 1948 年 10 月 10 日开始,至 10 月 15 日结束,共进行了六天六夜,歼灭国民党军计 6549 人。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塔山阻击战使塔山闻名于世。塔山本来没有塔,阻击战后在这里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纪念塔,使塔山有了塔,烈士的鲜血使塔山永放光芒。

  援锦行动

 为阻击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援锦行动,根据东北野战军命令,四纵、十一纵和热河独立四师、六师和炮兵旅,由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迅速向塔山地区集结,组织坚守防御。

 战斗激烈

 而从锦西、葫芦岛方向驰援锦州的敌军是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六十二军、三十九军两个师、五十四军和暂编六十二师、独立九十五师,共 11 个师。也就是说,东北我军以 8 个师阻援,而国民党军是以 11 个师进攻。我军 8 个师顶住敌军 11 个师的进攻,战斗是异常激烈的,其激烈的程度也可以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战役过程 版本一

 国民党军对塔山的进攻可分为两个阶段。从 10 月 10 日到 10 月 11 日,以 54 军、62军为主的攻势;10 月 13 日至 10 月 15 日,以独 95 师为主导的攻势。10 月 16 日之后至10 月 28 日,由于遭受了重挫,国民党军实际放弃进攻,只在前沿保持小部队的接触。

 第一阶段:10 月 月 10 日到 11 日的进攻

 由于轻视解放军的防御力量,国民党军在进攻前仅进行了半小时的炮火准备,虽然对塔山的阵地有较大破坏,但仍遗留有大量的地堡、铁丝网,成为阻挠步兵突破的巨大障碍。守军依托残破的工事进行了坚强的抵抗,同时,解放军的炮兵同国民党炮兵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并以密集火力猛击国民党军二梯队的集结地域。当日国民党军共向白台山阵地进行了七次冲锋,向塔山阵地进行了九次冲锋,在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之后,毫无进展。

 11 日国民党军仍按原部署继续攻击,只加强了炮火配备及海空军的火力支援。各部队将 10 日的预备队调上一线,希望能保持进攻的锐气。十一日拂晓,62 军 151 师 453 团曾通过夜袭夺取了二○七高地,但旋即为解放军重新夺回。稍后 451 团正、副团长带头冲锋,均被击毙阵地前。战到傍晚,国民党军已经付出了伤亡 1300 人的重大代价,但还是不能进塔山一步。

 由于敌 54 军、62 军在前两天的攻击中损失太大,国民党军调整了兵力部署。以 10 日到达的独 95 师担任对塔山村的主攻,以 54 军第 8 师代替暂 62 师进攻塔山铁路桥头堡,62军仍攻击白台山。以 92 军和暂 62 军作为预备队。

 第二阶段:10 月 月 13 日到 15 日的进攻 塔山阻击战

 13 日是塔山战斗中战况最激烈的一天。拂晓四时三十分,国民党军的炮兵就开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阵地猛烈轰击,我军防线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国民党军士兵一冲到我军阵前,马上就被密集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原来我军利用 12 日休战一天的机会加固工事,增修防坦克壕,在前沿埋设了地雷与各种铁丝网。前两日的守卫部队伤亡太大,四纵将主力团10 师 28 团调到了塔山以东阵地。四纵在塔山堡阵地约 1000 米宽的正面上配置了 16 挺重机枪、49 挺轻机枪、数十门各种身管炮和团属迫击炮。在这种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国民党军仍采取密集冲锋的人海战术,必然要遭到重大伤亡。

 10 月 14 日,国民党军对塔山的攻击进入了第五天。凌晨五时,各军的炮火就开始向塔山阵地轰击,海军的大炮也同时开始。在猛烈炮火鼓舞下,国民党军士兵的士气振作起来。第 8 师仍采取三路密集冲锋的战法,反复冲锋,曾一度攻入塔山铁路桥头堡的防御阵地,黑压压的士兵有的爬到了地堡盖子上面。在塔山以南阵地观战的 62 军军长林伟俦正准备调21 师的部队上去增援,第 8 师已经被解放军的反冲锋赶出了阵地。

 上午 10 时,塔山阵地的后方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炮声,锦州总攻开始了。塔山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国民党军及在不顾一切地向解放军防线冲击。双方一直激战到黄昏。独95 师几乎被打残,全师缩编起来不过三个营多一点。其它部队也是伤亡惨重。国民党军的斗志被完全瓦解,塔山阵地真正成了他们不可跨越的铜墙铁壁。

  14 日晚,期待已久的战车部队终于海运抵达葫芦岛。15 日,从烟台来的第 39 军也已抵达。然而这都为时已晚。15 日之后,锦州方面的炮声渐渐减弱,敌东进兵团仍在塔山地区未能前进一步。

 历史评价 应该说,迄今为止,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对于塔山之战评价仍有不足之嫌。这场发生在一九四八年十月上旬的阻击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局部战场——塔山之战的胜负,不但关乎辽沈战役的进展乃至结局,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自此以后解放战争的进程。塔山之战的这一价值,作战双方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官兵,当时都没有或者不可能有清晰的认识。在那个狭小的局部战场上,每分每秒都经受着生死考验的他们,无法设想国共两军在东北地区的交战将由此演变成何等规模。他们仅仅知道:这是一场血拼,为了达到作战目的,必须不惜代价。

篇三: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大决战》电影后对每个人都有很深的感触,对先辈们的敬意更加崇拜,但先辈们的精神也要我们去学习,谈谈你们对《大决战》的看法吧。下面是向各位推荐的《大决战》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大决战》电影观后感(一)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六十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 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 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 4、第 11 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 年 10 月 10 日开始,至 10 月 15 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 100 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 6549 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历时 52 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 6.9 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 47.2 万余人。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 290 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 300 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

 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大决战》电影观后感(二)

 2021 新上映的电视剧版《大决战》通过讲述战略、战术和战斗三大层面的故事来立体式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史诗般呈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

 说到电视剧版的《大决战》,就不得不提电影版的《大决战》,毕竟珠玉在前,两相比较是在所难免的。

 我的感受是:电影版侧重战略层面,从军事指挥的角度诠释了胜利;电视剧版则上升到思政层面,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启发我们的思考——共产党为什么能赢?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剧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军集团一向只重视军事技术层面的考量,把前途和未来依赖于美帝国主义的“援助”。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提到的“民生”反而被其忽略,甚至完全不在乎在中国占人口最大基数的、最广大的农民的生存问题。

 图片

 国民党政府对军事上的失利,无视政治民生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反而归咎于军事经济方面。

 一方面他们不断向美国寻求更多的贷款,另一方面通过加紧向人民征收苛捐杂税、无限制发行纸币等手段对国统区人民进一步掠夺,恶性的通货膨胀、穷兵黩武,激起了极大的民愤。

 人心向背,决定了“大决战”的胜败。

 群众路线 制胜法宝

 反观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随着“土地制度改革运动”、“整党运动”的推进,上下齐心,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还包括经济、政治(信仰)、民生(农民问题)等。其中,政治大于军事、民生大于经济。

 中共在重庆谈判过程中为什么有底气把解放区、军队等都让出来,四野在“血战四平”一路退败后,为什么能迅速卷土重来,最终为什么能赢?

 这绝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

 大决战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政党离不开人民,不是站在人民利益上的政党,失去了“人民支持”这一政治基础,就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意……

 抛弃人民的人,最终只能被人民抛弃!

 《大决战》电影观后感(三)

 《大决战》:今天先来说说纯爷们武雄关,一个人战斗到最后一人,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另一群男人的血性!

 武雄关是山东人,有山东人的粗犷和豪放,敢作敢当,敢冲敢拼。他以前所在的连队和杜聿明的国民党军遭遇,损失惨烈,只剩下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为了寻找其他兄弟部队,武雄关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九死一生!终于,他找到了一个死守阵地的九连。

 因为连续遭到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九连阵地硝烟弥漫,牺牲的牺牲,光受伤的就有一大半,见到武雄关时,这些人眼神空洞无神。

 原来这些士兵是国民党受降部队,面对冲过来的敌人,临危受命的武雄关虽然大声呼喊让大家往上冲,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动。

 没有人动那自己就第一个冲上去,武雄关左冲右突,打死了不少敌人,他自己也被子弹击中,而下边这些“兵”依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动于衷。

 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武雄关把仅剩下的两枚手榴弹缠在手上,嘴里大喊“九连的战士们,我是共产党员,你们不敢往上冲,我今天就做给你们看看,……”

 武雄关扛着战旗,真的一个人往前冲,敌人的炮弹落下来,他被炸断了一条腿,还是咬着牙往前走,对面的国民党兵已经吓傻了。

 最后,武雄关倒了下去,而红色的旗帜仍然屹立不倒,人在阵地在,人死阵地依然不能丢,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血性和无坚不摧的信仰。

 看到武雄关牺牲,这些国民党受降过来的战士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发起排山倒海的攻势。

 一个普通战士,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对祖国的爱唤醒了另一群国民党受降部队的血性才是第 3 集最大的看点。

 《大决战》电影观后感(四)

 今天把《平津战役》看完了,至此《大决战》都看完了。看完了有这么几个感觉:首先,觉得国民党军部署没太大问题。无论在东北、华中还是华北,都是既有固守要点的兵力,也有机动兵团。据个例子,东北有固守锦州、长春的几十万军队,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锐辽西军团;华中更不用提了,有 9 个兵团:包括邱清泉、黄维、黄百韬这样的精锐部队;华北也有 35 军这样的机动部队。其次,觉得国民党军输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进攻精神;其次内部战略情报都被对手知道了。纵观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主动进攻,要么被对手牵这鼻子走,如锦州之战中辽西兵团不是围魏救赵,而是直接去救锦州,结果锦州没救下来,自己也让共军拖住了;甚至干脆坐视对手行动,不采取任何积极行动解决问题,譬如天津战役中傅作义对陈长捷的求救坐视不管。应该说国民党军守城还是很顽强的,无论在锦州、双堆集、碾庄、陈管庄还是在天津,都打到最后了,最惨烈的是黄百韬兵团,最后幸存者据说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来也没办法。而来,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泄漏情报的地方太多,纵贯三大战役都是如此:辽沈战役前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把情报交给了共产党,让共产党先发制人在东北发动进攻,还有郑洞国被部下逼着起义;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西撤,负责掩护的何基沣部突然战场起义,让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围,淮海战役一开局,国民党军的战役部署就被打乱,陷入被动,后面的黄维兵团也是如此,一个师长叛变导致整个兵团陷入重围;平津战役更别提了,傅作义的女儿干脆就是共产党,围着父亲做了大量工作,傅作义的朋友马占山也在跟共产党接触,最后说服傅作义起义。当然国民党这边指挥不是没有亮点的。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之战、淮海战役中双堆集、碾庄之战、平津战役中天津战役都很激烈,国民党军打得很顽强。国民党军

 中辽西兵团、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还有华北方面的 35 军都算得上精锐。国军将领中不乏思路清晰的人,比较典型的如杜聿明。淮海战役中杜提出过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集中九个兵团先吃掉中野,再对付华野。要真的照办了,淮海战役恐怕更精彩!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此外感觉蒋介石这个人不是糊涂人,他明白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指挥。如亲自飞到沈阳指挥战局,他的判断也并非全错,如他判断对了解放军会线进攻锦州,但是每次却事与愿违,其中原因太多了。反观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指挥比较放手,下级能够自由发挥。另外解放军虽然没有那么多机动装备,但是进攻意识、运动战水平明显在对手之上,每次占据主动权。这里要提一个人——林彪。可以说《大决战》中对解放军将领的描写中他是最多的,国民党方面杜聿明是最多的。他这个人很沉静,心机很深,打仗方面很有一手,给我印象战役谋划、战术组织上很突出,战略眼光上稍差。但是这个人很大的优点就是能沉住气,没想清楚之前决不动手,辽沈战役之前很大篇幅放在他和老毛争论,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其实从战役上说先打长春好,从解放全国角说先打锦州好,这就是战役和战略层次不同的结论。

篇四: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大决战》 观后感 根据学校寒假活动安排, 我观看了 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

 该片真实地再现了 三大战役的全过程。

 看完后, 深深地震撼了 我。

 剧中革命领导人指挥百万雄师, 横扫山海关外。

 运筹帷幄, 如流云泼墨, 气势磅礴; 战士们英勇奋战, 鲜血映红山谷。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 只 是锦州 与 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 人家的村庄, 称塔山堡。

 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 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 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 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 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 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 在这里对增援锦州 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

 这次战斗, 从1948年10月 10日 开始, 至10月 15日 结束,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 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 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

 战斗共进行了 六天六夜, 塔山一片炮灰, 山也被炸低了 大约100米, 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 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 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 营口 。

 辽沈战役自 9月 12日至11月 2日 , 历时52天, 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 9万人的代价, 歼灭国民党军47. 2万余人。

 这一战后, 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 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 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 已经颠倒过来了 。

 毛泽东主席信心十足地说:

 “这样, 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现在看来, 只需从现在起, 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

 辽沈战役结束后, 又经过了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 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 如今国泰民安、 生活幸福, 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 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建国大业》 观后感

  2009年10月 1日 是我国成立60年的生日 , 在这一天, 我到电影院观看了《建国大业》。

 起初观看影片的初衷不太好, 是通过剧情简介,得知该片的角色全部都是著名 的影星扮演的, 所以才看的。

 但是随着剧情的展开, 尤其看到敬爱的毛主席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 时, 我竟然哭了。

 至今回忆起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 在脑海里久久回荡, 挥之不去。

 该片是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 再了 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校场口 事件、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 定都北平、 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 宋庆龄、 张澜、 李济深、沈钧儒、 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 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 中, 去追忆那段历史, 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 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

 抗日 战争结束之后, 各阶级、 各党派、 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

 于是, 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 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 重庆谈判的序幕。

 为了 表示诚意, 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 部分占领的解放区, 然而, 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 反而驱赶民主党派, 逐渐走向了 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 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

 此举遭到了 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 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 要求见蒋介石, 被拒绝后。

 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

 “这个世道太黑了 , 我怕看不见。

 ” 足以看出当 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 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 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 扎实的基础。

 李公朴、 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 政协会议的召开, 奉献了 一切, 奉献了 自 己的生命。

 他们用鲜血换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 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 毛泽东、 周恩来、 任弼时, 朱德等革命元首, 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 毛主席说, 长江以北, 再无大战。

 于是, 四个改变了 中国历史的男人, 四个改变了 中国命运的男 人, 一起喝酒, 喝醉了 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

 那一刻, 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 一幕幕的回想,

 把心中的感情迸发。

 五次围剿, 突破封锁线, 茫茫大雪山, 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 换来了 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

 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唱起来, 喝起来, 哭起来, 笑起来, 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 , 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 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 没有占民宅, 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

 宋庆龄看到了 , 看到了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

 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庄严的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 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 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现如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 , 在这个特殊的日 子里, 我们回忆那段历史, 追忆那段历程, 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人们幸福安康。

篇五: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灵的洗涤-塔山阻击战纪念塔观后感

 2014年6月28日,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诞辰, 不忘革命前辈的无私奉献,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随项目部参观了位于锦州市西南方向的塔山阻击战纪念塔, 为革命烈士献上鲜花。

 看到塔山狙击战纪念塔, 我们重温到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 我军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 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

 双方兵力却是我方比国民党军队整整少了一倍,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 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胜利。

 并且创造了“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阻击战” 范例, 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北援计划。

 革命先烈们那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 净化了我的灵魂, 震撼了我的心灵。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建立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 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

 我有幸生活在了这个和谐时代, 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会将顾全大局; 严守纪律; 勇于牺牲; 敢打必胜这一种塔山精神幻化成信仰并发扬在工作中, 努力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 学习更多知识, 充实自己。

 从现在开始, 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为管道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去携手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繁荣、 富强。

  肖剑

 2014年6月29日

篇六: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战平津战役观后感 今天把《平津战役》看完了,至此《大决战》都看完了。看完了有这么几个感觉:首先,觉得国民党军部署没太大问题。无论在东北、华中还是华北,都是既有固守要点的兵力,也有机动兵团。据个例子,东北有固守锦州、长春的几十万军队,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锐辽西军团;华中更不用提了,有 9 个兵团:包括邱清泉、黄维、黄百韬这样的精锐部队;华北也有 35 军这样的机动部队。其次,觉得国民党军输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进攻精神;其次内部战略情 妮 报都被对手知道了。纵观三大战役,国民 诲 党军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主动进攻,要么 菌 被对手牵这鼻子走,如锦州之战中辽西兵 鳕 团不是围魏救赵,而是直接去救锦州,结 汪 果锦州没救下来,自己也让共军拖住了; 稗 甚至干脆坐视对手行动,不采取任何积极  行动解决问题,譬如天津战役中傅作义对 裥 陈长捷的求救坐视不管。应该说国民党军 图 守城还是很顽强的,无论在锦州、双堆集  、碾庄、陈管庄还是在天津,都打到最后 遇 了,最惨烈的是黄百韬兵团,最后幸存者 雳 据说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来也没办法 输 。而来,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泄漏情报的  地方太多,纵贯三大战役都是如此:辽沈  战役前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把情报交给了 廾 共产党,让共产党先发制人在东北发动进 嶝 攻,还有郑洞国被部下逼着起义;淮海战 ω 役时黄百韬兵团西撤,负

 责掩护的何基沣 暮 部突然战场起义,让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 滕 围,淮海战役一开局,国民党军的战役部  署就被打乱,陷入被动,后面的黄维兵团 顷 也是如此,一个师长叛变导致整个兵团陷 邶 入重围;平津战役更别提了,傅作义的女  儿干脆就是共产党,围着父亲做了大量工 庆 作,傅作义的朋友马占山也在跟共产党接 妹 触,最后说服傅作义起义。当然国民党这 Н 边指挥不是没有亮点的。辽沈战役中的锦 洼 州之战、淮海战役中双堆集、碾庄之战、 窃 平津战役中天津战役都很激烈,国民党军 浇 打得很顽强。国民党军中辽西兵团、黄百 津 韬兵团、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还有华北 爹 方面的 35 军都算得上精锐。国军将领中 蠖 不乏思路清晰的人,比较典型的如杜聿明 付 。淮海战役中杜提出过一个十分大胆的计 联 划,集中九个兵团先吃掉中野,再对付华 殍 野。要真的照办了,淮海战役恐怕更精彩 局 !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此外  感觉蒋介石这个人不是糊涂人,他明白三 帕大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 骺 指挥。如亲自飞到沈阳指挥战局,他的判  断也并非全错,如他判断对了解放军会线 癣 进攻锦州,但是每次却事与愿违,其中原 劐 因太多了。反观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指挥 担 比较放手,下级能够自由发挥。另外解放 橱 军虽然没有那么多机动装备,但是进攻意 珊 识、运动战水平明显在对手之上,每次占 扉 据主动权。这里要提一个人——林彪。可 蹩 以说《大决战》中对解放军将领的描写中 另 他是最多的,国民党方面杜聿明是最多的 漤 。他这个人很沉静,心

 机很深,打仗方面 侨 很有一手,给我印象战役谋划、战术组织 铷上很突出,战略眼光上稍差。但是这个人 籴 很大的优点就是能沉住气,没想清楚之前 哝 决不动手,辽沈战役之前很大篇幅放在他 蝤 和老毛争论,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其 呈 实从战役上说先打长春好,从解放全国角 ぃ 说先打锦州好,这就是战役和战略层次不 锾 同的结论。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历史题 溷 材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 窿 役》,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令人 荐 震撼的塔山阻击战还有那些反映我党精神 肇 的种种细节。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 钡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 鸿 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 邮 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 这场战役打了 52 天,用三个半小时记录 秦 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 费题材的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 ~ 属于经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和 衩 细腻的人物刻画。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 噗 我党与国民党的种种不同,特别是人与人 肜 之间的关系。还记得有这么一些场景,都 茗 反映出我军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我军战 )

 士为打仗而挖土豪时,老百姓挑来了自家 举 的木箱当挡板,一位大婶还将自己的头巾 枭 围在了一名小战士颈上;毛主席和战友们  调侃,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是与同学谈  天时,为人谦虚;在战斗中,战士们奋勇 骊 搏

 击,哪怕年龄小,也要为祖国的和平统 骚 一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坦克驶过战友的尸 哞 首时,他毅然决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 刀 他热爱的土地上,而在远处炊事员手中的  猪肉炖粉条,他却连一口都来得及尝。相 骅 对于我军,国民党则显得失去了民心,将 贾 自己摆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 炮 民达成一致呢;上下层之间的那份猜疑之  心,不团结勾心斗角只能让让内部变得混  乱,对于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 萝 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  主帅降为将军,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 歉 焉能不败?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因为 ぴ 毛泽东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待捷 配 报即可。相比之下,毛泽东在面对林彪的 郄 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 砂 势的程度上,加以引导来达到战略统一。

  可见,在上下层关系中,充分相信自己的 斑 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是多么的重要。胜 舆 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场战役我军歼敌万 ∥ 人,也有无数革命先烈埋骨东北。虽然是 僧 一场胜战,但却十分不易。我们要始终记 璇 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 偾 珍惜,学习他们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历史是一面镜子,一面反映过去光辉或沧 打 桑岁月的事实的明镜。以史为镜,是过去  、现在、未来的人们的责任和义务。《大 媵 决战——平津战役》只是历史长河中一颗 靡 小小的璀璨的明珠。

 当镜头被拉开,军 鹦 号声声、炮火隆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 ご 央领导同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士们 逐 奋不顾身、出生入死……我在思索,我们 泶 当代的青年该怎样从这部巨片中获取教义 槭 ,该怎样从这面镜子中找到自己引以为戒 镛 的事实,如何以先人为榜样,来实现我们 疙 的人生价值?…… 傅作义集团的三十五 牵 军逐步突破防线直逼新保安,可是主力部 华 队还没有到达预定地点进行阻截,战局已 髡 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将士们接到中央 ら 指令,人心雷动了,尽管面前困难重重, 逶 大家都咬咬牙,在那寒冷的夜里趟水过险 淹 ,终于完成任务。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 扰 们克服这重重艰险呢?是坚定的信念、严 а 明的纪律、顽强的毅力,将士们的团结一 攘 心……而这,也正是在战争年代的艰难岁 ╈ 月中磨练出来的。古人云:“生于忧患而 徼 死于安乐。”今天,是九十年代,是幸福 食 安乐的时代,我们年青一代是在和煦的阳 烯 光、温暖的春风中沐浴成长,过着如蜜甜 ㄅ 如酒醇的生活,我们当珍惜。在中学生中 爻 ,有刻苦攻读,奋发图强者,也不乏意志 竖 薄弱,畏葸不前者,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 丿 呢?我认为主要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坚定 ┙ 的信念,缺乏生活的实践,艰难的磨练。

 邀

 怎样树立正确而坚定的信念呢?我以为 尴 多看近代中国史事,多读中国革命先辈的  事迹和他们的著作将会很有帮助,

 从那些 竣 悲壮的事迹中体察到伟人身上闪耀的思想 堪 光华,树立心中光辉的榜样和偶像,潜移 恋 默化中可使自己得到提高。正如《大决战 黢 》中毛泽东为决策而半夜起身;周恩来关 得 心战友,以自己受冻来换得同志的安康等 垓 。

 现在有些中学生常常感叹“时势造英 绶 才”,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既不能生在 刹 战争年代,能在沙场殊死搏击或指挥谋划 睥 ,也不能在未来太空时代成为太空飞行员 李 ……这种思想对不对呢?很显然,不对。

 昃 固然,环境对人才的造就,对人的才能的  发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我认为在“时势 F 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问题上泛泛 窨 空谈,无边幻想,简直是空耗年轻的生命 戋 。今天的学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掌握好知 古 识,锻炼好本领,才能在将来投身四化建 俗 设的广阔战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陈 才能成为建设战场的英雄。

 要成为英雄  ,就必须锻炼。既要锻炼身体,更要锻炼 淳 意志。我们要善于迎接各种挑战,尝试各  种竞技,在失败或成功中积累经验,学习 湫 “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这才是关键。

 毛泽东会因为兵缓而要“骂人”;傅作义 п 有思想斗争;蒋介石善于运用“下野”作 畿 手段避政治祸端……八路军也会有打败仗 哑 的时候,国民党也有出生入死打胜仗的时 τ 候……《大决战》较公正地再现了历史的 校 事实,突破了过去八路军回回必胜,国民 丸 党次次败北的模式,给人以详实的耳目一 州 新

 之感。这是我体会至深的另一面。

 冰 樾 河上,后方人民滑动雪撬给战士送成堆的 喵 兽肉,满箩满筐的粮食,华北人民的脸上 寄 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亲切的笑容;掩埋烈 麸 士遗体时,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怀着沉重 倩 的心情,深深的叹息为将士们掬一把黄土 ぺ 。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袋 的人民战士与人民之间深厚的鱼水之情。

 会 在艰难的岁月里,红军、八路军战士依靠  “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坦  克、大炮”,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人民的 丿 理解、支持和帮助——团结就是力量。在 卒 今天来看,加强党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酽 ,成为四化建设、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内  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觫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廉政的上  级会受到群众的欢迎和爱戴,而他们的两 哦 袖清风将化作甘霖与清泉滋润人心,群众  会信任地跟他走;反过来说,如果“贪官 嚷 污吏”当道,且“上梁不正下梁歪”,群 椿 众苦不堪言,又谈何鱼水情呢?“水可载 鲥 舟也可覆舟”终有一天损了他人,损了公 哪 家而肥了自己的人会被人民赶下台去。看 早 看我们的伟大领袖吧,毛泽东、周恩来、 揠 朱德、刘少奇等吃得简简单单、过得朴扑 崃 素素,哪象当今有些人公款吃喝,大摆宴 妇 席?相比之下,我有很多感慨。

 历史,  是一面巨镜,有水银般明亮的辉映,也有 媛 班驳的

 黑影。我们都是镜中影像,我们群 楸 体价值的攒射可以使这面镜明亮光辉。

推荐访问: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阻击战 观后感 塔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