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奔赴居伦城心脏(全文)

时间:2022-08-04 16:30:4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奔赴居伦城心脏(全文),供大家参考。

奔赴居伦城心脏(全文)

 

 奔赴居伦城的心脏 奔赴居伦城的心脏

  《老妇还乡》 是一出典型的悲喜剧, 她以情节的双线发展为基本结构:

 一条是居伦人在贫穷中经不起金钱势力的引诱而良心被收买的过程, 一条是男主人公伊尔在恐怖气氛的包围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罪过而终于以生命来赎罪的过程; 前一条线索展示的是道德的不断下降, 后一条线索展示的是道德的逐渐上升; 前者导致的是喜剧的结局,后者导致的是悲剧的收场。

  虚构而夸张的情节, 在这一剧中表现的尤为鲜明, 《老妇还乡》的主要情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

 一个女富翁为了复仇用10 亿巨款买通一个贫穷小城的全体居民杀死自己昔日的情人。

 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 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貌似悖理的故事使现代社会中金钱统治的真相得到了触目惊心的显现。

 迪伦马特认为, 剧作家构思剧本时必须具备一种“即兴奇想” , 这种“即兴奇想” 包括自由的想象和灵感, 以及由此产生的虚构夸张的情节。

  但克莱尔只是以复仇者的身份回归吗? 不, 她早就死了。

 在她遭受诬陷, 被这个城市的人们抛弃的时候, 在她踏上火车离开城市坠入万劫不复之时, 她就已经死了。

 她还乡 时, 已经在人类秩序之外生活,她已变成了某种不可改变的、 僵化的东西, 不再有任何发展了, 她根本已经石化了, 她本身已成了一尊石头的偶像。

 所以她回来了, 用她的金钱势力重新安排世界秩序。

  伊尔不是主角, 克莱尔也不是。

 这个城市的居民才是。

 这个城市才是。

 人的记忆是可以选择性遗忘的。

 被伊尔背叛诬陷的克莱尔还乡时, 人们选择忘记了那段残忍的往事。

 这块贫瘠的土地呀, 这些贫穷的丧失灵魂的人民呀。

 当克莱尔对他们许以 10 亿高价换取伊尔生命的时候, 他们维护了伊尔。

 你以为他们真的站在了良知的一方? 错了,他们的良知在几十年前作为不公正的帮凶时就湮没了。

 这毋宁说是一种惯性, 保持人类正常习性的惯性, 以证明他们还活在这世上。

 就像

 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克莱尔重新安排了城市的秩序, 贪婪是块磁石在远处的道路上招摇。

 这条路, 没有分岔。

 伊尔看见站在自己这边的居民, 开始走向远方, 他迈不动步子, 因为他知道路的尽头是什么。

 居民疯狂的赊账消费让他崩溃。

 警察、 市民和牧师也在这条走向恶之本源的道路中若隐若现。

 法律、 权利和信仰都被扭曲, 共同指向了他的死。

  对于剧中伊尔的死, 迪伦马特把里面的人物作了类型化的安排,《老妇还乡 》 一剧中除女主人公克莱尔和她的两个随从、 两个盲人以及男主人公伊尔外, 其他人物全无姓名, 作者只冠之以一些职业性的名称, 如市长、 警察、 校长等。

 他们只是我们在生活当中随处可遇的类型化人物, 缺少鲜明的个性和内在特征。

 维护治安的警察在伊尔求助时按法律行事拒绝逮捕克莱尔, 上帝的代言人牧师在伊尔被众人弄死之前许诺为伊尔祷告, 救死扶伤的大夫在伊尔被杀后诊断他为心脏衰竭, 其他再如市长、 校长、 体操运动员、 记者等, 他们各自的职业性逻辑、 职业性虚荣和职业性的无情使他们显得既可笑又可憎, 充满了喜剧性。

 另一方面, 不论是市长、 警察、 牧师、 大夫、 校长, 还是伊尔的太太、 儿子、 女儿, 包括男人甲乙丙丁, 尽管他们在年龄、 性别、 职业、 身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迪伦马特却又着力刻划了他们作为“人” 所具有的共性:

 从一致拒绝捐赠到一致赊帐买东西, 从一致围困伊尔到一致将伊尔处死。

  居伦人的渺小和软弱之处在于:

 杀人虽非他们的最初愿望, 但在金钱面前他们最终还是屈服了并且不知不觉地堕落为罪犯; 他们所做的并不是强盗式的谋财害命, 而是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 这愈加显示出他们的残忍、 自私和伪善。

 通过表现居伦城众生共同的心理变化和共同的行为模式, 迪伦马特对于人类天性中的软弱、 自私、 残忍、 伪善、 阴险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嘲讽。

  于是, 从这个剧本里, 我们听到迪伦马特说:

 我描写的是人, 而不是傀儡; 是一种有动作的情节, 而不是一则寓言; 我是在呈示一个世界, 而不是要进行道德说教。

  临死前的伊尔坦然镇定, 他对牧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为居伦城祷告吧。

 ” 经历过巨大痛苦折磨的伊尔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他临

 死时所想到的是让居伦城众生的灵魂在上帝面前得救。

  迪伦马特曾说, 我们所生活的现代世界已经很难用悲剧的形式来表现, 因为我们找不到悲剧主角, 但在喜剧当中仍然可以塑造出“勇敢的人” , 在《老妇还乡 》 中我们就看到这么一个勇敢地人。

 伊尔在全剧开始时他还是一个可笑的人物, 曾经犯有罪孽的他也不完全是一个无辜的受难者。

 然而, 他悔罪认错决心以死赎罪, 他拒绝自杀甘愿接受公众审判, 他在临死时无所畏惧以及对居伦城众生的悲悯, 这一切都使他显示出勇敢和高尚的品质。

  可以说, 最终走向毁灭以及临死时所表现出的勇敢和高尚使伊尔从一个喜剧性角色转变成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

  以恶惩恶, 本来就是人不假思索就得出的结论, 不仅丝毫意识不到, 还以为自己充当了正义的角色。

 当群体的无意识取代个体的有意识, 一切就显得那么的合情合理了。

 伊尔之死, 虽然荒诞, 却是必然。就像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作者在译后记里也说:

 “克莱尔・ 察哈纳西安既不是代表正义,也不是代表马歇尔计划, 甚或上天的启示, 她仅仅是她而已, 世界上一个最有钱的女人, 凭着她的财产, 她可以像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位女主人公那样行动, 专横、 残暴, 近于美狄亚。

 她可以为所欲为。

 ……她根本已经石化了, 她本身已成了一尊石头的偶像。

 她是个艺术化了的人物, 包括她的扈从们, 甚至加上那两个阉人, 不可让阉人说话尖声尖气, 演得像真的阉人, 那样会令人扫兴, 而要用非写实的手法,把他们演得像童话中的人物, 说话轻, 有如幽灵, 恰然自得地满足于植物般的生存, 像古代法律书籍中合乎逻辑地撰写的那样, 安于接受别人的残酷报复。

 ”

  《老妇还乡》 剧本的中心情节围绕着金钱和伊尔的死而展开, 但在描述这一可怕的死亡事件时作者却采用了可以产生讽刺、 滑稽、 幽默等效果的引人发笑的喜剧艺术手段。

 喜剧性因素与悲剧性因素奇特而矛盾的融合自始至终贯穿于全剧――这一点同时也体现在滑稽与悲伤、 滑稽与恐怖、 滑稽与庄严交织为一体的戏剧气氛中。

 从怪诞剧风格最基本的定义出发, 我们可以说, 用喜剧手法表现悲剧主题的 《老妇还乡》, 是一出具有怪诞风格的戏剧。

推荐访问:奔赴居伦城心脏 奔赴 心脏 全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