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3篇

时间:2022-10-23 09: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3篇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第20卷第7期2018年7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 ofTianjinVocational InstitutesNo.7V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3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3篇

篇一: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20卷 第 7期 2018年 7月 天津 职 业院 校联 合学 报 Journal

 of Tianj 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N o .7 Vo1.20 Ju1.2018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王福蕊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摘 要 :

 十九 大召开 总结历 史发展 、立足 当前 和基 于对 未来发展 的时代性把握 ,形成 了一 系列精神 要义 ,十 九 大精神成 为 了我们新的 思想指 引,开展 思想政 治教育也要具有新 时代特性 。文 中从 新时代 背景下 高校思 想政 治教 育 时代性这视 角进行探讨 ,旨在通过研 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深 刻把握 时代性 ,在十 九大精神 指导 下呈现新 的局面 , 真正发挥 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效能 ,为培 养有政治素养优 秀高等教 育人才开辟思 想政 治教 育之路 。

 关键 词 :

 十九大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673—582Xl2018)07—0114—05 党 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 想政治工作”,但是如何加强、改进 以及加强和改进 的方 向都要围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围绕十 九大 精神 要 义 ,对 该 问题 也有 必要 深入 研 究 。

 一、 十 九大 后高 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把握 时代 性 的意 义 (一)十九 大后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把 握 时代性 的重要 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科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特性之一的时代性更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能够长期保持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直都强调时代性 ,这也使得 中国共产党从 成立起就一直团结有力 ,为发展提供着坚实可靠的政治保证。高校承担着为党和 国家培养建设者和 接班人重任 ,同样也受党 的领导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弘扬 十九大精神 ,对 当代大学生信仰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着重要引导作用。

 (二 )十 九大后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把 握 时代 性 的必要 性 1.全球化深刻影响,对 当代大学生思想有必要加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十九大报告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的新时代不单是我们 国内社会发展新时代 ,更是立足全 球化时代发展视角 ,因此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把握 自身发展历程与未来 ,更要放宽 眼界 ,认 识到全球化给我们带来 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化影 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国外思潮也涌入我 国,对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是存在 巨大影响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 时代 性 ,以正大 学 生视 听 。

 2.新的发展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时代 十九大报告提 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十 四条基本方略 ,与时代紧密相关 很 重 要一 条 就是 “坚 持新 发展 理念 ”,包 括 创新 、协 调 、绿色 、共 享 、开放 ,新 的发展 理 念在 十 九大 之后 将 收稿 日期 :2018—04—10 作者简介 :王福蕊 (1988一),女 ,天津市人 ,天津现代 职业技术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部 ,助教 ,研 究方向 :

 经济法 、民商法 ,思想政治教育 。

 · 114 ·

 会贯 彻在 社会 生产 、生 活各 个方 面 ,作为 即将 成 为社 会 发展 中坚力 量 的大 学 生 ,必 须要 领 悟 新 发 展理 念 ,才 能保证 在投 入社 会建 设 时贯 彻和 落实 好新 发展 理 念 ,才 能 推动 时代 进步 与发 展 。

 3.高校人才培养 目标要求大学生在思想上要适应 时代发展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专业知识学习 ,体现在当前高校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学生经过三 到四年甚至更高阶段学习深造 ,在掌握专业知识上都能够在实践 中获得一技之长 ,但新时代社会建设 与发展所需要的不仅是有专业知识 、技术的“工人”,中国梦实现前提就是国人心 中要有“梦”,有个人 “梦想”,更要有 国家“中国梦”,同时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保证根本上的一致性 ,对此每个青年 人尤其是大学生们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明确“中国梦”,并 以此为方 向树立个人梦想 ,通过个人 的努 力实现梦想来促进 中国梦的实现,这是新时代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要求。

 二 、十九 大背 景下 思想 政治 教 育时代 性 的要 求和 主 要 内容 (一 )十 九大 背景 下思 想政 治教 育 时代 内涵 十九 大后 ,高 校在 思想 政治 教育 研究 方 面都 有所 关 注 ,尤其 是 在对 时代 性把 握 上就 有许 多学 者提 出了自己的观点 ,都紧扣 十九大精神 ,在此笔者也对十九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进行 阐 释。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时代性 ,每一个不 同历史 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 内涵也有所不 同, 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发展至今 ,其内涵已经逐渐 明朗 ,当前我们正处于追 梦新时代 ,这是每一个 中国人民的时代 ,因此要走群众路线 ,坚持 以人为本 ,这也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

 (二 )十 九 大背景 下思 想政 治教 育 时代 性 的要 求 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十九大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多 年来开展与变化情况 ,结合十九大做好当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位 ,并将十九大所指引的新时 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进 ,不忘初心 ,培养有知识 、有能力 、有政治素养高等教育人才。党的每次 代表大会都是对历史发展的总结和对时代精神凝结 ,党 的十九大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立足新时代取得 了新的理论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融人贯彻到教学 内容 中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必要要求。

 (三)思 想政 治教 育 时代 性 主要 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在内容上应当包括 以下几方 面基本 内容 :

 ·一是 关 注新 时代 国际性 问题 ,十九大 报 告提 出我 国 国际地 位 正在 发生 变化 ,受 国 际社会 影 响也越 来越深刻,因此我们的发展要树立大局思想观 ,时代在进步,但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事件从未消 停 ,同时包括环境 、污染等在内的各类全球化 问题也对我 国有着巨大影响 ,我国无论是在政治上 、经济 上 、生态 等各 方 面都要 坚定 和平 、发 展思 想 ,在高 校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中也 要关 注 国际 动 态 以及 对 我 国产 生的影响,以谋求我国在其 中更好的发展 。

 二是关注国内新时代发展问题 ,十九大在发展问题上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了中国梦这宏伟 目标,当 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全党、全 国都将围绕这一历史使命开展工作 ,作为即将迈人社会 的大学生更要 在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加入 中国梦实现 中。

 三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 ,虽然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都很重视这一内容 ,但是缺乏与 时代融合,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 ,但共产党历史发展在 当大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尤其对 90后 、00后 一辈青年人十分有必要让他们知晓党史,牢固坚信党的领导 ,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只有知晓党史才能 加深对 当代党的政策理解 ,才能 自觉投身党和国家建设事业 ,十九大后各地开展学党章活动就是一个 很好 的体现 。

 四是加强对有关政治理论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要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在不 同历史时代的成果进行深入学习,所谓时代性并不仅仅关注当前时代 ,也要从过去历史时 代去看思想政治教育 ,从传承性上来把握其历史发展和时代 内涵对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 · 1 1 5 ·

 激 励作 用 。

 三 、高校 思想 政治 教 育 时代性 方面 存在 不 足 (一 )思想政 治教 育 内容 更新 不及 时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国家社会建设发展 中坚力量 ,将会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创造性 ,为国家发 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高校在教育方面深入开展 了改革 ,而时代的开放性也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 自 国内外 、校 内外 各方 面影 响 和压 力 ,在 思 想上 容 易产 生混 乱 ,对 未 来 就 业 以及 个 人 发 展 有 时也 会 感 到 茫然。而承担着思想导 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却没有展现 出其应有作用 ,原 因之一在于内容没有与 时俱进更新,缺乏实际指导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都是必修课 ,所使用教材在内容上大多都是 多年前版本 ,因此内容上大多是共产主义经典理论 ,缺乏时事政治分析,对许 多大学生而言缺乏说服 力 ,难 以引起大学生思想共鸣 。

 (二 )思想政 治教 育 方式 传统 守旧 包括高校在内我 国在教育各阶段 、军队、政府等都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有 很长时间历史传统 ,但是时代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却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依 旧是开会 、上课这 种传统形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必修课 ,有 固定课时 ,虽然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但也 只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呈现 ,并没有真正改变教育形式 ,当代大学生已经是 90后群体 ,还有一部分是 00后 ,在思想上处于活跃年龄段 ,家庭和社会环境使他们更具 自我 ,紧跟时代潮流 。以传统方式授课 的思想 政 治教 育课 ,对 他们 来说 ,缺 乏活 力 ,老师 主 导 的教 学 他们 缺乏 参 与机会 也 容易 失 去学 习兴 趣 。

 (三 )思 想政 治教 育教 师对 时代 性把 握 存在 欠缺 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 的教师有的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专业导师 ,但这 种情况大多是思政专业学生专业课 的老师 ,对于非思政专业学生所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程来说 ,任课 老 师往往是非专业出身 ,因为从学校 以及教师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学就是单纯理论教学 ,只需要将马克 思列宁主义以及其中国化理论传递给学生 ,并且对党的政策纲领进行宣讲即可 ,缺乏对党的思想精神 深刻把握 ,更缺乏对时代背景下党 的思想政治理论深刻剖析与把握 ,听课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只是理 论层 面 的 内容 ,没有 时代 价值 ,因此学 习 过程 中也 都不 认真 。

 四、思 想政 治教 育基 本方 法 与创 新 (一)立足 十九 大更 新 思想政 治教 育 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从产生来看 ,本身就与时代紧密相关 ,十九大精 神正是对当今时代问题思考所得 出的结论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应 当立足十九大精神及 时更新 ,将时代性内容丰富到教学中,同时结合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提 出新 的课题 ,使思想政 治教育 内容与十九大内容融合 ,与现实融合 。此外 ,思想政治教育在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 时,将全球 化时代发展新时代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 中,引导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全球化思维意识 、在社会生 活 中遵守法律规则意识 、爱 国意识等。

 (二 )丰 富思 想政 治教 育 多样化 形 式 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承来看 ,在形式上更注重理论学习 ,而当今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在 接触各方面资讯和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多样化特点显 著 ,因此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丰富学习形式。

 1.互 联 网 +思想 政治 教育 网络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改变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已经非常深入 ,而新时代“互联网 +”明确成 为各行业 、领域发展模式 ,这也是将互联网应用模式化 。但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却没有充分利用 互联网,还是以传统讲课方式向学生传递有关思想政治理论。笔者认为应当利用“互联网 +”新模式 , · 1 1 6 ·

 形成“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 ,还要利用新时代大学生热衷的 微博 、微信等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账号 ,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生 日常学习中。

 2.思想 政治 教育 走进 教材 与课 堂 十九大召开后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将新的思想精神编入教材 中,同时在 内容上也要有 所改变 ,不能以报告文件罗列的方式形成枯燥无味的教材,要将十九大思想精神与教育相关 内容进行 科学分析,尤其是要与新时代大学生可能面临的思想认识 问题 、社会热点 问题等进行关联性分析,这 也有利于指引大学生用新思想看待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材创新也有利于教师在思想 政治教育课堂上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实效性。

 (三)思想政 治教 育教 师要 加 强对 时代 性把 握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明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的 目标 ,这样才能更多考虑到大学生思想 方面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也只有从这一角度 出发 ,把握时代脉搏 ,才能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与 内涵 传递给学生 ,为大学生迈入新时代社会实践提供思想支撑,这也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发挥出 实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说 ,立足十九大把握 时代性 ,并不仅仅是将 十九大报告 以及有关文 件 、精神传递给学生 ,要深刻剖析 ,向学生做 以阐释 ,尤其是要注重将十九大精神与当前 以及未来大学 生步入社会所接触实践结合,为思想政治工作找到落脚点。

 结 语 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关乎社会未来建设生力 军,更关乎 国家 发展 ,因此培养有知识、有能力 、有政治素养 的人才是我们神圣使命 ,我们要秉承十九大精神要义,在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与时俱进 ,聚焦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同时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进行改进 ,增 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而高校也要为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为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研 究和教育提供支持。

 参 考文献 :

 1 -13曹志芳 .台上越用心 台下越“走心”—— 宁夏 总 队增 强思 想政治教 育 时代 性和 感 召力的新 闻观 察[N].人 民武 警 报 ,2017—11—07.

 E27隋金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性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 ,2017,(o8).

 [3-1查森,陈曼祥 ,伍建明.增强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研究[J].武警...

篇二: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19.10 教 育 学EDUCATION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明确地回答了教育的根本问题,那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这个方面,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人才培养的“三纲领”,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阐述的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就其根本目的而言,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地追求和实现儒家所崇尚的“至善”的人生境界。在传统社会,儒家要培养的是“求仁得仁”的“君子”和“止于至善”的“圣人”, “圣人”虽然是终极目标,但却难求,所以传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君子”。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应切合时代需求。新时代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得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教育方针的历史梳理(一)教育方针辨析什么是教育方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其中,以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即教育目的为最重要。

 [2] 而《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界定是:国家和政党根据一定阶段政治、经济要求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工作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教育方针通常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变迁的视角胡莉芳【摘 要】教育方针具有历史的继承和延续性,它经历了一个丰富、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表述。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以美育人,崇尚劳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路径。21世纪,以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关 键 词】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作者简介】胡莉芳,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北京 100872)。【原文出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京),2019.2.144~153【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双一流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微观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DIA160348)。· ·55

 教 育 学 2019.10EDUCATION括三方面的内容:教育工作的总任务,明确教育为什么服务;国家培养人才的总目标,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即通过什么途径培养人。

 [3]教育方针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有学者指出“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教育事业的方向和目标,决定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4] ,它“具有全局性”,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行动纲领”[5] 。在日常概念中,教育方针经常同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等一起使用,涉及的主要是教育规律、培养目标、教育发展的总的规定等内容。教育方针中最重要的是它规定了教育的基本性质、教育目的及其实现路径,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6] 这是新时代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解答,既是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也是对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思想和理论阐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路径是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德”是品德、德行, “智”包含知识、技能, “体”是身体的综合素质, “美”是审美和人文素养, “劳”是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和素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识丰富、追求真理,具有健康体质、健全人格、审美和人文素养、劳动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育宗旨:清末与民国时期的教育方针在清末以前,历史上我国并没有使用“教育方针”或“教育宗旨”这样的概念,教育目的、人才培养、教学要求等内容一般会体现在“学规” “揭示”等之中,如朱熹在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定为“五教之目”,这是理学教育的总纲和教学目标。自清末开始至民国时期,政府始有“教育宗旨”一说。(1)清末,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宗旨。1902年梁启超呼吁新教育“第一当知宗旨” “第二当择宗旨” “第三当定宗旨”[7] ,引发人们对教育宗旨的深入思考,此后,清政府开始把厘定教育宗旨作为推行新教育体制的重要管理措施来考虑。

 [8]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思想指导下,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提出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以中学使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以西学“练其艺能”,注重“实用、通才”的教育目标;大学堂以造就通才为培养目标,优级师范学堂以培养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的教员、管理员为目标,译学馆则以译外国之语文、并通中国之文义为宗旨。到1906年4月25日,光绪以上谕的形式颁布了清末教育家严修代学部起草的“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

 [9] 这个教育宗旨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明定的教育宗旨 [10] ,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2)1912年,以培养共和国民为新教育宗旨。民国以后,旧的教育宗旨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方针成为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1912年2月,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关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所谓“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7月,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审查通过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新教育宗旨。这个教育宗旨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框架,并从中可隐约发现德、智、体、美四育的雏形。

 [11] (3)1929年,民国政府制定三民主义教育宗旨。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政府改造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三民主义是中华民国教育的根本原则,公布“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计民生,延续民主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的教育宗旨。

 [12-13] 虽然在同一个法令中也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实施方针,但这个经过改造以后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在民国时期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与实施。(三)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中国共产党自土地革命时期起,就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根据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不同任务,制订了相应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作为党的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总政策,具有历史的继承和延续性,· ·56

 2019.10 教 育 学EDUCATION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有一个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的过程。(1)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传统。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教育事业,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4] (2)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具有很强的历史和实践针对性,强调必须办“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方针。(3)社会主义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9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明确为“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15-16] 这个方针此后贯彻执行了二十多年。(4)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方针。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教育工作方针表述为“两个必须” “三个面向”和“四有”① ;1986年,这个方针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至此,教育方针应该说已经完成了由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方针在理论上、政策上、实践上的一次飞跃。(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这对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教育方针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规格表述的发展。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新时期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7] 。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大致沿用了这一教育方针,只是表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劳动者”(1957、1958年)到“建设者(建设人才)(1985、1986年)”到“建设者与接班人”(1993年),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规格反映了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也是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

 [18] 二是教育内容、实现路径的丰富与完善。1998年,江泽民在纪念“五四”运动暨北京大学校庆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加了全面发展中“美育”的方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用劳动教育的表述涵盖了以往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提法,强调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教育的总要求。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历经80多年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在不同历史阶段适应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了教育规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变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党对教育工作总认识的深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办“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了对旧教育的改造,向工农开门,为工农兵服务,提高了工农群众、干部的文化水平 [19]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8年中央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得到长期贯彻执行;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提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转移,取而代之的是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0]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时代教育优先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道路。(2)顺应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 ·57

 教 育 学 2019.10EDUCATION育方针是党对教育的总政策,其中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内容、实现路径是重要内容,从50年代的“劳动者”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美育、劳动教育的价值,满足了提高国民素质的客观需要,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3)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目标的实现路径,其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要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适应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4)以法律文件的方式确定下来。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总政策,常常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党和政府文件、规划纲要、各级学校规程等之中,也逐渐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文件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二、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的主要路径“止于至善”、追求尽性主义的儒家理想涵养了两千余年的教育传统,晚清时期,士人们被迫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沿着“西学为用”的方向却走向了“中学不能为体”,文化立足点的丢失,使得中国知识分子不得不主动推动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21] ,教育宗旨即由“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走向了民国时期“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国共产党自土地革命时期以来,立足于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历经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到新时代的...

篇三: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学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光姝瑜(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方式、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方式方法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提高其对人们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同时要加强学科建设,为前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这对我们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传统和外来文化,新旧价值观不断发生猛烈的碰撞和融合。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也会对政治、文化方面带来影响,使教育环境由原来比较单一转变为比较复杂。

 1 社会阶层的改变

 过去我们的经济形式单一,导致我们的社会阶层也比较简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只是工人、农民、学生、干部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容易开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人们不在享有“铁饭碗”,农民不光种地务农,并且,大量的外企进驻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社会上也出现了许

 多新兴职业,比如自由职业人等。多了许多的社会阶层,如何对这部分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挑战。

 2 个体主体意识的增强

 经济生活的满足,催生了人们实现自我的需要,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就不能采用强硬的灌输和规劝式,而应该向对话式转变,逐渐摆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开始注重人文关怀,真正地从人本身出发,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二)信息时代的到来

 中国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网民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这是网络使用的主力人群。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与途径,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网络为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提供了传播的途径,也容易被境内外不法分子利用,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挑战,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所以,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有意义和必要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三贴近”

 胡锦涛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需求为主,更多体现了其工具性价值,忽略了人本身主体性不断增强的事实。张耀灿教授认为:“建国后思想政治教育未能自觉及时实现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是其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只有正确把握人的思想认

 识特点和行为活动规律,才能使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方向转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必须充分重视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满足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不断提高人的各项素质,努力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现途径,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准确把握当前的新形势和人们思想的新动态,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亲和力和说服力,才能让人们接受和认同。

 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信息时代到来的大环境下,更要抓住时代的特点,做到方式方法与时代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一)加强网络资源利用,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对人们的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确实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但同时我们应看到网络也为其提供了大的平台,如果我们利用得好,完全可以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

 我们几年前就一直提倡建立红色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点击量并不大,关注度也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网站的内容不如那些人们喜闻乐见的网站吸引人。因此,如何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同时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精神的网站,在内容上能留住人们的眼球,在人群中的影响能不断扩大,在人们的心底能筑起坚固的“防火墙”,这是新时期的一个艰巨的

 课题。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正面作用,我们必须“四管齐下”:“一是加强网络立法和以法治网的力度;二是实行技术控制和分级过滤管理等措施;三是开发升级有害信息过滤防范软件;四是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在教育资源的软件开发上下工夫。”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人们普遍心理压力都特别大。“日本在物质贫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及战后初期,精神病患者很少,以后随着经济繁荣的实现,精神病反而急剧增强了。”由此可见,经济愈是发达,社会愈是进步,与之伴随的常常就是人的精神压力愈大,为了舒缓压力和心理焦虑,所以就有了所谓的“芙蓉姐姐”等“娱乐狂欢”现象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人的精神压力和焦虑能不能起到作用,能不能产生像赵本山小品那样的吸引力,就是摆在我们思政工作者眼前的问题。

 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疏导,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具有认同感和吸引力,这样能更好地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正确面对社会竞争和压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重视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新闻媒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一,我们只有将现代社会的新知识和高科技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新闻媒体具有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是群众接触社会事件和党中央政府政策的第一窗口,所以,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这个第一窗口。以《光明日报》、

 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不仅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并且要注重报道方式。比如,对某群体事件的报道,不要只是单纯地罗列事实,而要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天灾人祸的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可以使群众确切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和发展过程,预测发展状况,真正做到舆论正确引导,保证社会和谐有序。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

 从 1984 年以来,我们的学科建设从一级学科到二级学科,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点、博士点的增加,可以看出,这三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科学来研究,才能为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指导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要对学科进行科学的界定和规律的探索,比如,概念、范畴、研究对象、载体以及本质规律等。除此之外,还要对经验进行总结,不光要对历史进行总结,还要对党的新经验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给人的印象不是只停留在阶级性和政治性上,才能凸显出其科学性的一面,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指导。

 (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建设和领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到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可见党中央对意识形态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党在抓意识形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领导。但是,从基层的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党委的领导对这个学科不够重视,工作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另

 外,还存在师资的投入不够、教学机构被弱化等诸多问题。所以,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领导,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而不是成为中心任务,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出现严重的“左”的错误。

 (三)加强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的建设,人才建设得怎么样,决定着我们这个学科将来的发展前途。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首先要制定专业的培养计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基层实践能力。其次要加大师资投入,加大培养力度和资金保障,使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对学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其在人们心中社会工具性的特点,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方式方法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提高其对人们的吸引力和人们的认同感,同时要加强学科的建设,增强学科的科学性,为我们的前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作用,而不是言之无物的空架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12-08.

  [2]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 思想教育研究,2010(7).

 [3]蔡克勇.网络与校园文化建设[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4(2).

 [4]池田大作,奥锐里欧·贝恰.二十一世纪的警钟[M].卞立强,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5]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新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 我们应该 新时代 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