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云南木薯蛴螬的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时间:2022-11-23 16:5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wMIzIߝi--对照提高8.11%,最细为A1处理,比对照提高-7.07%;木薯植株高度最高为A3+C3处理,达318.03 cm,比对照提高14.28%,最矮为B2+C2处理,比对照提高-9.12%;木薯主茎高度最高为B3,达224.91 cm,比对照提高22.38%,最低为B2+C2,比对照提高-10.56%;木薯茎叶重量最重处理为A3+C3处理,达3.53 kg,比对照提高29.78%,最轻的为A1,比对照提高-19.49%。综合主茎粗、植株高度、主茎高度、茎叶重量均高于对照的处理为B2、B3、C2、C3、A2+C2、A3+C3,其中A3+C3处理明显高于对照,效果最佳。

2.4 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对木薯虫薯率和虫害率的影响

蛴螬将鲜薯取食至仅剩皮层,待地下部分食空后可沿茎基部向上咬食,造成缺株或死苗[11];种茎受蛴螬危害无法正常生根结薯,使得结薯个数减少,产量降低,严重时在木质部产生隧道,导致插条腐烂而死亡[12]。由表3及图1可知,15种药剂处理土壤木薯虫薯率和虫害率均低于对照。植株虫薯率最低处理为A3+C3,其平均鲜薯条数11.75条/株、高于对照2.84条/株,平均鲜薯受害条数1.23条/株、低于对照1.34条/株,植株虫薯率10.91%、低于对照18.37%、在0.05水平下显著差异;植株虫害率最低处理为A3+C3,平均受害株数为8.67株/30株、比对照减少17.33株/30株、在0.05水平下显著差异,虫害率为28.90%、比对照减少57.77%。综合植株虫薯率和虫害率受药剂处理土壤的影响,效果最佳为A3+C3处理,可为木薯蛴螬防控技术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2.5 不同药剂处理土壤每公顷理论产量

木薯的经济产量决定单位面积有效植株数和单株的鲜薯产量。每公顷有效株数按“12 500×植株出苗率×(1-植株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处理土壤每公顷理论产量见表4。由表4可知,株数、单株产量、每公顷产量均较高的处理为A3+C3,其株数12 500株/hm2、高于对照972株/hm2;单株产量3.21 kg/株、高于对照45.25%;每公顷理论产量由对照的25 476.88 kg显著提高到40 125.00 kg,增产幅度为57.50%,防控效果十分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据陈青等[9]报道的木薯种植前用30 kg/hm2 “扫虫光”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平均产量达33 600 kg/hm2,本研究采用“40%辛硫磷乳油2 520 mL/hm2与1.8% 阿维菌素乳油1 680 mL/hm2混合液”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平均产量达40 125 kg/hm2,增产幅度为57.50%。从木薯鲜薯增产方面来看,本研究中“40%辛硫磷乳油2 520 mL/hm2与1.8% 阿维菌素乳油1 680 mL/hm2混合液”防治效果较明显。

云南各木薯种植区主要在发现蛴螬危害后采用药剂灌根的方法防治蛴螬,本研究在木薯种植前采用药剂喷雾,深翻土壤的技术处理。本研究一是操作简便、节约劳动力,防治技术在木薯种植前深翻土壤的过程中完成;二是降低薯农损失,防治技术在未发生蛴螬危害时进行,起到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15种土壤药剂处理中,“40%辛硫磷乳油2 520 mL/hm2与1.8%阿维菌素乳油1 680 mL/hm2混合液”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效,显著降低了植株死亡率、虫薯率和虫害率,增产幅度较大,可作为木薯蛴螬药剂防治技术推广应用。本研究仅对供试药剂在木薯种植前,采用兑水喷雾、深翻土壤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药效试验,对于供试药剂的其它施药时期、施药方法及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致谢 本文在成文过程中, 得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娄予强助理研究员的热心帮助。作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刘光华. 云南木薯高效栽培技术[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12.

[2] 严 炜, 刘光华, 娄予强, 等.木薯间套作栽培研究概况及产业发展对策[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42(4): 391-394.

[3] 刘树森, 李克斌, 尹 姣, 等. 蛴螬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4(2): 168-173.

[4] 刘爱芝, 李素娟, 武予清,等. 花生田蛴螬药剂防治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2, 17(2): 70-74.

[5] 尹 炯, 罗志明, 黄应昆, 等. 6种杀虫剂对甘蔗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J]. 农药, 2012, 51(4): 298-300.

[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甘薯栽培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7]马惠萍, 潘 涛. 马铃薯蛴螬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科技和信息, 2011(9): 27-28.

[8] 陈 青, 卢芙萍, 黄贵修, 等.木薯害虫普查及其安全性评估[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31(5): 819-827.

[9] 陈 青, 卢芙萍, 卢 辉, 等. 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 2012, 33(2): 332-337.

[10] 畅 宁, 刘国道, 黄必志. 4个木薯新品种引种试种适应性研究初报[J]. 农艺科学, 2008, 24(2): 180-183.

[11] 黄贵修, 李开绵. 中国木薯主要病虫草害识别与防治[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9.

[12] 曾小荣, 郑刚辉. 木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8): 200-205.

推荐访问:蛴螬 木薯 云南 药剂 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