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以信息技术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2-11-17 17:40: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学习为模式,培育学生技术应用等核心素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体现了技术支持下的文化创作,促进了学生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园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二维码;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11-017-0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建设的产物[1],大量的文化信息在校园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就形成了校园文化[2]。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支持师生感受学校已有文化,包括历史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等,促进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当信息技术在校园内普遍得到认可和应用,并成为师生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便超越了纯技术的届域,衍生为校园文化新的组成部分——智能文化。本文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菁高中”)“菁园文化导览系统的二维码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为例,介绍以信息技术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与实践。

缘起:校本文化的积淀与新生

1.百年书院的文化传承

南菁高中的前身,是江苏学政黄体芳于1882年在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左宗棠协助下创办的南菁书院。清末,她曾是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学校承载文化的沿承,在环境建设时充分体现人文校园的理念,不仅采用了古朴的建筑风格,更是复制和移植了箭炬老校门、书院碑廊、南菁课生名录、宗棠古井等文化历史遗存[3]。校园文化的积淀,既为师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更赋予每位南菁人传承文化的光荣使命。

2.智慧校园的文化创新

近年来,学校的社会性、开放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其厚重的历史、美丽的环境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仅靠有限的人工介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参观者对校园文化的探求。为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契机,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校园文化传播与创新的壁垒,让校园文化以更开放的姿态向社会展现。

路径: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的课程融合

1.以人文景观为素材,充实课程内容

南菁高中的人文景观众多,每一个景观都见证着学校的历史和变迁。我们把这些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作为课程的素材和资源,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分别完成以文德楼、钟楼、碑廊、老校门景观导览二维码的创作。这样,学生义务地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使者,加深了对学校文化内涵的了解,也激发了对母校更深厚的情感。

2.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创新课程方案

传统媒体(如人工解说、宣传栏图文、宣传片等)在传承和推广校园文化方面较大程度地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国内一些博物馆已经先行一步,以移動终端扫码方式呈现文物字画的背景介绍。受此启发,我们的课程方案紧紧围绕移动终端、二维码等信息技术手段展开。

移动终端作为21世纪新媒体,以便捷、迅速、广泛等传播特点,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公众和社会展现[4]。二维码技术是一个近年来移动设备上流行的编码方式,可以识别图文、网址等各种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纠错功能强、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特点[5]。这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校园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拓展了途径,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课程结束后,一个基于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完整的菁园文化景观导览系统将孕育而生:校园里随处可见二维码信息元素,众多的人文景观将呈现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信息量更丰富的新特点,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家长、来访者。这样,信息技术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外延组成部分。

3.以项目式学习为模式,体现人本思想

课程围绕“制作某一文化景观二维码”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学生很可能会遇到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信息技术欠缺、整合缺乏方式、创新思维不足等问题,例如,在写剧本环节,学生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无法通过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触发了学生对人文学科和人文情怀的自发思考。又如,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遭遇视频要生成二维码时的错误提示信息,这就迫使学生突破原有思维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寻找解决方案,由此对二维码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控。

另外,学生发现好的技术能张扬文化的表现力,如何从技术创新视角下新颖、独到地表达人文景观和思想,既与众不同又具有社会意义,是在拍摄和后期制作环节学生考虑最多的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和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不仅体现在物化上,同样体现在以人为本上。

实践:文化导览二维码设计课程的具体实施

我们以“菁园文化导览系统的二维码设计与开发”课程为形式做出具体实践,这是一门师生合力开发的校本课程,每周开设一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课参加。考虑到学生人数、课时、师资、设施设备等众多因素,校园文化导览系统将分三个学期陆续创作完毕。

1.课程目标体现技术与人文的融合

“菁园文化导览系统的二维码设计与开发”课程指向学生技术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其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菁园文化景观及历史人文,发现菁园之美;掌握拍摄技巧、微电影制作技巧和在线二维码生成器使用方法,发现技术之美;让课程成果和智慧校园建设融合,成为智慧校园的一部分,发现技术与人文融合之美。

2.课程实施体现技术支持下的文化创作

“菁园文化导览系统的二维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实施思路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文化创作。其具体步骤如下。(1)熟悉校园: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校园,让学生重新认识校园人文景观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承和传播校园文化。(2)编写剧本: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选出组长,商定组员分工职责(编剧、拍摄、配音配乐、后期制作、二维码制作等),每个小组认领一个文化景观并起草剧本,可以用图文混排的方式或者微电影的方式呈现创作作品。(3)获取素材:各小组通过现场考察、网络资源检索等形式获取人文景观的视频、照片、配音、背景音乐等素材。(4)后期制作: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获取的素材进行后期美化、编排等处理。(5)生成二维码:通过在线生成器生成二维码,打印后粘贴在相应景观的合理位置。

3.课程评价体现多元化与个性化

当学生亲手把课程学习和创作的成果——“二维码导览图”张贴在校园文化景观上时(见图1),自豪感和价值感是难以言表的。在课程总结时,学生最常说的话就是:“要是在写剧本时(在拍摄时、在配音时……)再改进一下,效果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学生在总结和反思中必然有改进和成长,所以在课程评价方面应体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原则,通过学生自评、组内合作、组间作品展示、师生互动、课堂反思等方式开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结束语

校园文化是彰显学校个性魅力、展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对校园文化内容、传承以及师生文化观念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笔者站在“菁园文化导览系统的二维码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视角下做出了一些探索。实践经验和物化成果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预期效果,找到了信息技术和校园文化的契合点,同时也为智慧校园自主开发贡献了力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微科技课程基地、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杨海宾. 农村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教育,2015(12): 34.

邱婷. 网络社会条件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08,18(4): 32-34.

赵统. 南菁书院志[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许艳.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浅析[J]. 科协论坛,2017(11): 39-40.

肖梅. 出入库系统中QR码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14.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传承 校园文化 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