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改革数学教法创设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1-18 19: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切实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与提升,是高中数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本文对数学改革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法改革;课堂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85-02

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发展。所学的数学知识结构复杂,题型多样,学习难度较大。同时,数学又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言,数学是一门难以攻克的学科,尤其是一些女同学,困难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完美的课堂方案,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扎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数学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成绩,需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这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出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比较适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要求,并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合"是高中课本上的重要章节,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可能会知道"集合"的存在,但是实际生活中所得到的结论不够科学,是比较片面的。因此,教师在讲授"集合"这个重点知识时,不要奢求在一两节课就能够让学生明白"集合"的所有知识,明白现实生活中所理解的"集合"的误区。"集合"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这也就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在学习"集合"这章时,如果第一小节只是简单地学习基础知识,那么就显得过于简单化,这不是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所以,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探究集合大小"这些知识以及交集、并集公式等。

2.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2.1 引导学习兴趣。在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应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如,在讲集合这一章时,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不同颜色的粉笔,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果红色粉笔和白色粉笔是一类,这几盒粉笔的交集有多少个?并集元素又有多少个?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集合的基础理论知识。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讲解椭圆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天体运行轨迹,通过天体运行轨迹来为学生讲解椭圆基础知识,使数学生活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学难度,而且在对学生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3 适当提问,启迪思维。学习完每个章节后,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开动他们的思想。比如说,在做完课堂练习前,可以问学生"章节重点知识,或者是与其相关的下一章的理论要点",让他们进行猜想,利用这些猜想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学生只有对问题进行思考才有可能有质疑,因此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死记硬背和大量练习是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获取的主要方法,而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分析理解能力不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够灵活的运用解题。总之,大多的知识都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反思的时候较少。例如讲授《数学归纳法》,在对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的区别进行讲解时,可以举几个普遍易理解的例子,如①某班级1号同学18岁,2号同学17岁,3号同学17岁,结论归纳为全班同学都是17岁。②全班80个同学,测量同学的身高,最高的178cm,最低的158cm,结论归纳为全班同学的身高都在158cm以上。然后向同学提出为什么①得到的结论不正确,而②得到的结果却是正确的。并且使同学更容易明白两种归纳法的区别。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3.进行数学史教育,促进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中国传统数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数学之林中最古老挺拔的一枝。它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以自己的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有许多诸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中国剩余定理、"割圆术"等杰出的成就和刘徽、祖冲之、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数学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些令人骄傲的成绩。比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景润在证明"歌德巴赫猜想"方面所作的贡献被国际数学界所瞩目。王选不仅在数论方面有成就,同时他也是激光照排的发明者,对现代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介绍中国数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数学家的事迹和贡献,让学生从数学家身上得到启迪,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为将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打下基础。

4.辩证处理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使学生的应试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步提升

4.1 现在,有的教师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看成是矛盾的对立面,要倡导素质教育就必须排斥应试教育。但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就不难发现:教育的长期目标和短期需求并不一定是矛盾的,完全有可能同时兼顾两者,把它们统一在一个教育体制中。

4.2 改进学习评价方法。任何教育对其结果都必须进行评价,否则就无法知其优劣。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它确实包含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但有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难以评估,难以操作。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病,但它却是现阶段无法超越的一种无奈选择。应试教育之所以长盛不衰是有其必然原因的。无论是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科举制度,还是从国外发达国家选拔人才的机制来看,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确定资格的形式,是无法用其他方法取代的。

5.结论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一项百年大计,应该看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长期实践探索过程,需要我们潜心研究,以获得更好的教法。

我们应该把素质教育的前瞻性、先进性、整体性与应试教育中的合理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和各知识点的具体特性,充分挖掘教材,整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应试能力与素质提升的双赢。

推荐访问:教法 高效 创设 课堂 探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