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举隅

时间:2022-11-22 0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肺脓肿

患者,女,38岁,1996年10月4日初诊。发热10天余,胸痛伴咳脓血痰7天。10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咳痰黏稠。当地诊所以“感冒”用西药(药物不详)治疗,3天后出现高热寒战,胸痛,痰量增多,逐渐转为脓血痰,腥臭异常。x线胸片示右中肺大片浓密炎性阴影,中间可见一直径约3.5 cm的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白细胞22.O×109/L,中性O.89。诊断为肺脓肿,用西药抗炎治疗1周后,寒战消失。发热减轻,但咳脓血痰及胸痛未见好转,要求配合中药治疗。诊见咳吐大量脓血痰,腥臭异常,胸痛发热,身烦,面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滑数。T 38.9℃,热壅血瘀,蕴酿成脓,拟泄热化瘀,排脓消痈法。方用大黄牡丹汤加味。大黄12g(后下),桃仁12g,玄明粉9g(冲),丹皮、生蒲黄、炒蒲黄各9g,冬瓜仁、苡仁、芦根、鱼腥草各30g,桔梗8g。服3剂,每日1剂,水煎2次服。10月7日二诊,大便得泻,身热顿减,痰量如前。胸痛程度减轻,T37.8℃。原方大黄减为9g,玄明粉减为6g,服5剂。10月12日三诊,痰量明显减少,脓痰中尚夹有血丝。T37.1℃。续服二诊方5剂,停西药。四诊脓血痰已消失,转为黄稠痰,量中,咳嗽时右胸部隐隐作痛,苔薄黄腻,脉滑。x线摄片与前相比,脓腔周围炎症大部分吸收,脓腔缩小,直径约1.8 cm,其间未见液平面。血白细胞12.O×109/L,中性O.78,初诊方将大黄改为制大黄9g,加白及15g,减去玄明粉。服6剂后,胸痛消失,咳少量稀痰,精神稍疲软,口干,舌偏红,脉弦。病已渐复,继以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合蒲黄、白及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胆囊炎

患者,男,39岁,2004年4月19日初诊。发热伴右上腹持续疼痛2天,刻下见急性痛苦貌,右上腹疼痛拒按,纳呆恶心,大便3天未解,舌苔黄燥,脉弦滑数。T38.6℃,血白细胞13.0×109/L,中性0.82。B超示胆囊上下径9 cm,液平段增大,囊壁增厚。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治当泻热行瘀,利胆泄浊。用大黄牡丹汤加味。大黄(后下)、桃仁、白芍、川楝子各12g,玄明粉(冲)9g,丹皮9g。柴胡、延胡索各lOg,苡仁30g,服3剂。4月22日二诊,大便得通,腹痛大减,恶心消失,纳食转振,舌苔薄黄,脉弦滑,T 36.9℃。效不更法,拟前方大黄减为9g,玄明粉减为6g,加金钱草30g。服6剂后复诊,症状完全消失。用四逆汤合金铃子散加减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男,40岁,1999年9月26日初诊,反复腹痛、腹泻、脓血便10年余,加重2个月。10年前,因饮食不洁及受凉后发病,每次经各种西药抗炎及中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2个月前因食瓜果病情加重,经某医院电子结肠镜检查,大便细菌培养,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予柳氮磺胺吡啶等西药治疗症状好转,但停药后又复作如前。现腹痛腹泻,泻下痛减,里急后重,大便稀薄,夹有脓血,形体消瘦,精神不振,舌苔黄腻,脉弦滑略数。为湿热内蕴,腑气壅阻,气血凝滞,化为脓血。治当泻热导滞,调气行血。用大黄牡丹汤加味。大黄(后下)、桃仁、黄芩、木香(后下)、白头翁、赤芍、白芍各12g,丹皮、玄明粉(冲)各9g,黄连6g。冬瓜仁30g。3剂,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9月29日二诊,腹痛、便次和脓血便均减,苔略黄腻.脉弦滑。续服5剂后复诊,脓血便消失,大便质稀,夹有少量黏液,便前尚有腹痛,苔薄黄腻,脉弦滑。用大黄牡丹汤合痛泻要方加减,药用制川军、桃仁、木香(后下)、防风、酒白芍、土炒白术各12g,丹皮、陈皮各9g。冬瓜仁30g,川连6g。共5剂,10月9日四诊,大便形质已转正常,1天2次左右,腹痛消失,苔薄黄脉滑。用香连丸痛泻要方、香砂六君子丸合方加减,继续调治2个月而愈,冬季嘱其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巩固,随访未再复发。

急性盆腔炎

患者,女,29岁,已婚,2004年9月3日初诊。下腹部疼痛伴白带量多10余天。10天前出现两下腹胀痛伴腰骶部酸痛带下量多,质浊如脓.发热,T 38.6℃。经妇科检查见阴道黏膜及宫颈充血,阴道内见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两侧附件增厚、压痛。B超示:盆腔内有大量炎性渗出。诊断为急性盆腔炎。曾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甲硝唑等抗炎治疗近10天,发热已退,腹痛稍减轻,但白带症状如前。转中医科治疗。诊见:两下腹胀痛拒按,腰骶部酸痛难受。带下量多,质浊如脓,味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T 37.3℃,血白细胞16.0×109/L。此乃湿热浊邪瘀滞之证。治以泻热破瘀,泄浊排脓法。用大黄牡丹汤加味。大黄(后下)、桃仁、赤芍各12g。玄明粉(冲)、丹皮各9g,冬瓜仁、苡仁、红藤各30g,败酱草20g。共3剂,每日1剂,水煎2次服。9月6日二诊,服3剂后现两下腹隐隐胀痛,腰骶部稍有酸痛,白带量明显减少,色黄、质尚浊、舌苔薄黄腻,脉弦滑。原方减玄明粉,加白芷10g,服5剂。9月11日三诊,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均消失,白带量稍多于正常,色白,质略浊,舌苔薄黄,脉滑。用二诊方,将生大黄改为制大黄9g,服7剂后症状消失,经妇科检查正常。

体会

大黄牡丹汤由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玄明粉组成。其中大黄荡涤邪热,攻消行瘀为主药;玄明粉咸寒泻下瘀热,助大黄泻热散结以消瘀肿;桃仁破血散结,伍大黄破瘀行血;牡丹皮凉血活血、化瘀消痈:冬瓜仁排脓泄浊,共奏泻热逐瘀,泄浊消肿之功。凡属热盛夹瘀,浊邪壅盛者用之,常在大便得通之时热势顿挫,瘀滞得消。

推荐访问:大黄 牡丹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