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时间:2022-11-22 10: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20例,搜集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经临床体征、X线表现以及血清检查结果等基本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经过临床有效的抗支原体感染治疗,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易于其它肺部炎症混淆,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是预防患者并发症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9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71-01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常常同时合并支气管炎以及咽炎。该病发病季节以秋冬季节最多,其中以儿童以及青年居多,婴儿间质性肺炎应首先考虑本病[1]。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20例,现就其临床诊治进行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5岁。主要临床表现:5岁以内患儿常常出现夜间明显的哭闹、发热;5岁以上的患儿主要以发热、肌肉酸痛以及食欲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发热的时间一般持续2周,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以后,还可出现咳嗽症状。

1.2诊断方法X线检查:可见肺部呈现多形态的浸润影,呈现阶段分布,以双肺下野多见,部分患儿可见由肺门向外伸展的小片状阴影;血液细胞学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其中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发病2周后,约2/3的患者冷凝集实验阳性,滴定效价大于1:32,尤其在滴度逐步升高时。进一步测定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法最为敏感)为阳性。

2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①呼吸道隔离。对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小儿,尽量做到呼吸道隔离,预防再感染以及交叉感染;②氧疗。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的患者,应及时给氧,目的在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组织缺氧。

2.2对症治疗①祛痰。目的在于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否则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目前有效的祛痰剂甚少,必须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痰易净等祛痰剂;②平喘。对于憋气严重者,可选用小剂量的支气管扩张剂,比如氨茶碱口服;③抗生素应用。依据支原体的生物学特征,凡能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对于支原体无效,应选用能抑制蛋白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首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静滴的剂量为10-20mg/(Kg.d);④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目前认为支原体肺炎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支原体做出的免疫反应,所以,对于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的支原体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可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一般为地塞米松0.1-0.25mg(Kg.次)。

3结果

120例患儿经临床对症治疗以及抗支原体治疗后,120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周围白细胞以及嗜中粒细胞计数正常,患者未见出现临床并发症;12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天后,全部痊愈出院。

4讨论

4.1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肺炎支原体是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的微小生物之一,平均直径为125-150um,无细胞壁,能在含有血清蛋白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2-3周后,菌落呈现煎蛋状,中间较厚,周围低平。肺炎支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群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在患者发病前的2天直至病愈数周后,均可在患者的分泌物中发现肺炎支原体,病原体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的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以及破坏上皮细胞[2]。

4.2支原体肺炎肺部改变以及临床表现患者肺部改变呈现片状或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炎。肺泡内可见少量的渗出液,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泡壁与间隔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浆细胞浸润,支气管粘膜充血,上皮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形成,有坏死与脱落。胸膜可有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渗出液。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缓慢,患者可出现乏力、咽痛、咳嗽、发热以及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其中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可见粘液痰,发热时间一般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任见咳嗽。偶见患者出现胸骨下疼痛。X线可见肺部呈现多形态浸润,呈现阶段性分布,以肺下野多见,有的由肺门向外伸展,病变基本在3-4周后消失,部分患者可出现鼓膜炎以及中耳炎等临床并发症[3]。

4.3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病毒性肺炎鉴别,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以及X线改变,确诊依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与病毒抗原的检测。呼吸道的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提示病毒感染,但是并非一定来自于肺部,需要进一步搜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活检标本作培养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方法为特异性IgG抗体,补体结合实验、中和实验等。

总之,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缓慢,病情隐匿,诊断除了依靠临床症状以及X线表现外,主要的诊断标准是血清抗原抗体检查,诊断率为100%。明确诊断后,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对症以及抗支原体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临床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立新.儿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45.

[2]王玉芬,黄苏东,余中方,等.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的肺功能变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2):35.

[3]陈正荣,季伟,王宇清,等.肺炎患儿肺功能的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2):919.

推荐访问:支原体 肺炎 诊治 小儿 临床

猜你喜欢